您好,欢迎来到毛织网! | 免费注册
毛织网
全国服务热线:
毛织网公众号
毛织网公众号
关注公众号 了解最新动态
毛织网小程序
毛织网小程序
了解最新动态
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首页>行业资讯>>毛料纱线>将一克羊毛拉长到极致的“如意”智慧

将一克羊毛拉长到极致的“如意”智慧

文章来源:毛织网编辑:编辑部 发布时间:2013-04-24 00:00 浏览:5837
摘要:一克重的羊毛能被拉细拉长到500米,这简直无法想象。实际上,有一项纺织技术能做到。这项技术就是山东如意科技集团与武汉科技学院、西安工程大学共同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“如意纺”——“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”。
 

“如意纺”技术不仅仅是把羊毛拉细拉长这么简单。它大大拓宽了产品的适用范围和利润空间,原来不能纺或不好纺的5至9毫米的各种短纤维材料,如羽绒、木棉纤维,甚至杨花、蒲公英等都能用来纺纱织布,而且比以前纺得更精、织得更细;更为神奇的是,毛、棉、麻、化纤等各种纤维可以任意组合,创造出多元化、多组分、多功能的系列产品。

凭借这项技术,如意获得了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,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纺织界纺纱技术领域获得的最高奖项。“如意纺”的横空出世也震惊了世界。它解决了世界纺织业100多年来在长度、细度、原料来源上存在的3大难题,并分别打破了毛纺纱支支数和棉纺纱支支数的世界纪录。以一克羊毛为例,凭借这项技术,可以把原来由意大利人保持的抽到180公支的世界纪录提高到500公支;同时还将长绒棉从原来纺到300英支提高到500英支。

同样凭借这一技术,如意这个有着40年辉煌历史的传统纺织企业,不仅实现了企业的转型提档升级,而且一跃成为全球知名的创新型技术纺织企业,同时也是国内少数几家敢与欧美、日本等高档面料企业分庭抗礼的企业之一。

如意的前身是1972年建厂的山东济宁毛纺织厂,该厂一建立就站在国内毛纺技术的前沿,济宁毛纺织厂创造了计划经济时代的辉煌。然而高贵的“技术血统”并不能确保企业“青春永驻”,1997年以后,很多原本还红红火火的企业,转眼间就不行了。当时,如意负债率逼近危险警戒线,产品积压严重、市场份额急剧下降。“从1998年到2008年这十年,全国95%以上毛纺企业全部破产。如意是硕果仅存几家企业之一。”

1997年,邱亚夫成为如意的掌舵人。在当年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,邱亚夫力排众议,把企业中层以上干部的100多人分批次派到国外和国内等圈内最好的企业去参观、“洗脑”。

回来后,邱亚夫毅然为如意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未来目标设想,即“双争目标”:争创国内一流企业、争创国际一流品牌。

如何实现“双争目标”?科技创新。以如意人最擅长的方式,重塑如意在技术领域领头羊的地位,进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,甚至还要在国际舞台上刮起“如意旋风”。“如意纺”技术,“从开始研发、到有创意,到最后的产业化,整个过程,经历了7年多的时间。在这个过程当中,因为这项技术的难度非常大,涉及到的几十道工序都需要有跨越性的突破,很多工艺、操作手法,甚至员工的操作习惯都需要改,在刚开始的时候是非常难的。”如意科技集团执行总裁丁彩玲说起当初的研发过程感慨万分。

在技术创新方面,如意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能占到销售收入的5%以上。这也是很多企业舍不得投入的。另外,研发人员进行研发工作,不参与经营考核,而且允许你失败。“这些创新有可能有80%不能产生任何效益,反而会浪费很多资金和资源。但是100个创新里面有1个成功了,那就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。”

如意非常注重技术创新的体系建设,现已建成了一个非常完善的三级梯级创新体系。储备一批技术、研发一批技术、产业化一批技术,保证技术研发的连续性和前瞻性。“在这些梯级体系下,如意能够实现储备一批技术、研发一批技术、产业化一批技术,保证了技术研发的连续性和前瞻性。这样,有一批技术始终贴近市场,有一批技术始终引领市场,还有一批前沿的技术,作为5年、10年以后的储备,这都是围绕着这个行业和整个技术的发展方向来做的。”丁彩玲说,“有了这个梯级的技术创新体系,保证了如意有一个不断提升技术和产品品质的原动力。

推荐阅读

加入织信通会员
享受旺铺特权